今天是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欢迎光临本站 宿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网址: www.ahszbx.com

新闻资讯

保险扶贫既要“输血”又要“造血”

文字:[大][中][小] 2017-6-22    浏览次数:2908    

2015年11月11日09:34         付秋实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大 中 小】

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难题,面对这7000万最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迫在眉睫。保险业在这场攻坚战中能做些什么?“输血”和“造血”具有同等要义。

保险如何为贫困人口“输血”?

在我国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很大比例,因此,通过保险机制使贫困人口最基本的医疗有保障,是保险业必须完成的课题。

2012年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监会六部委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大病负担,要求大病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50%。

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大病保险的保障效应初步显现。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除西藏外均出台了大病保险实施方案,已有1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28个省(区、市)开展大病保险,覆盖人口8亿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有400多万人直接受益于大病保险,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水平普遍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保险业承办大病保险能力日益增强。一些地方实现了“一站式”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提高了大病保险结算效率,使大病患者享受到快速便捷的结算服务,也促进了医疗行为和费用管控工作,部分地区在医疗审核、管控、监督方面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上述一系列成绩表明,大病保险不仅仅是向“因病致贫、因贫返贫”问题举起的一把“手术刀”,而是一剂治“大病”奔小康的良“药方”。也正因如此,李克强总理在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我们把大病保险做好了,就能把社会的最低线兜住,也就安定了民心。一定要让遭遇大病的老百姓接受正常的治疗,让他们有安定感。”

对于处在社保体系尚不完善的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安定感”则来自于小额人身保险。

我国的小额人身保险之路始于2008年6月,保监会印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确定中国人寿为全国首个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公司。2009年,中国人寿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东炮村签订了首张农村小额保险,创新运用“全村统保”模式,为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推广打开了突破口。2012年7月,保监会通过《全面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方案》,将小额保险销售地域扩大到全国范围,服务人群由县以下乡(镇)和行政村的农村户籍居民,扩大到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群体、优抚对象以及无城镇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

经过长达7年的探索,小额人身保险以“低保费、小保额”的模式走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保险护航的新路。通过分散和化解贫困农户因意外伤害或因病引起的致贫返贫风险,实现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目标,为贫困农户建立了“心理安全网”。截至2014年10月底,扶贫小额保险为73.5万贫困农户提供了240.44亿元的保险保障。小额人身保险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和喜爱,不少农民群众将其与“新农合”并称为惠农利民的“双保险”。

事实上,小额人身保险在“输血”的过程中亦在“造血”。

按照2014年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扶贫的首要原则,即为开发式扶贫。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造血”最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难题。扶贫信贷是支持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金融手段,但受资产构成单一、有效担保物范围狭窄等因素影响,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的难题。而小额人身保险可有效增强农民因遭受意外而削弱的还款能力,从而增加农民获得贷款支持的可能性,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在此基础上,重庆市扶贫部门和保险公司正在研究探索运用扶贫小额保险代替借款人意外险,进一步发挥扶贫信贷资金的作用


小额人身保险的“造血”功能仅是保险扶贫锦囊中的一计。整体而言,保险能够促进金融及其他要素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通过发挥风险阻隔和风险补偿功能,可以将违约风险较大程度地转移出信贷供求链,降低信贷的管理和交易成本,推动贫困地区信贷增长。同时,保险通过影响成本与风险,能够提高农民群众使用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为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积聚现代科技、管理等要素资源,增强“造血”功能。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